• 行業新聞 | 2024 年 8 月 14 日 |

    外媒報道,新世界發展(00017)行政總裁及香港財富傳承學院董事會主席鄭志剛指,隨着香港加強吸引及留住更多億萬富豪及其繼承人,預料香港將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首選目的地。報道指,對於本港未來在家族辦公室數量及管理資產規模成為全球第一的目標,鄭志剛沒有具體說明達標的時間表,不過他認為可能是在中期內。 據港府委託會計師行今年較早時發布的一項研究,於2023年底,估計本港有超過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研究又指其中約三分一管理至少1億美元資產。 資料來源:東網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8 月 11 日 |

    隨着全球財富管理需求的不斷增加,家族辦公室作為專門為超高淨值家族提供綜合財富管理服務的機構,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今年初,四大會計師行德勤撰寫了香港家族辦公室的報告,內容提到本港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截至去年底已達2,703間,遠比新加坡數量高達一倍,事後坊間有不少對於香港家族辦公室重量不重質的批評。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正在進行,藉此文章為大家探討家族辦公室的發展、香港的優勢和挑戰、以及特區政府在推動家族辦公室落戶策略的利弊。 全球家族辦公室發展趨勢 家族辦公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早在1882年,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創辦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在紐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辦公室,由於當時洛克菲勒家族擁有龐大且橫跨不同產業的事業及資產,透過設立這機構來讓專業經理人協助將家族旗下所有資產集中管理,傳承至今已第七代,百年來,洛克菲勒家族辦公室為家族的世代成員提供了包括法律、投資、財務、慈善等一系列家族事務服務的功能,良好地打理着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 在20世紀初期,隨着工業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超高淨值人士的數量攀升,愈來愈多家族開設家族辦公室專門管理其複雜的財富和業務,先是北美和歐洲地區,最著名的家族辦公室有Walton Enterprises、Cascade Investment、Bezos Expeditions等。家族辦公室的數目在全球迅速增長,根據Preqin的數據統計,截止2023年底,全球家族辦公室有約4,592間,較2019年間增加了一倍,而當中有2,729為單一家族辦公室。 近年,家族辦公室在亞洲區內興起,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亞洲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焦點,促使亞洲區內企業家關注家族財富傳承問題;第二,主要推手非新冠疫情莫屬,新冠疫情令全球供應鏈停止運作,全球亦有不少地區需要閉環式管理,例如內地不少家族企業開始關注財富傳承,遺產規劃以及家族治理等問題,從而推動家族辦公室在亞洲地區高速增長。與經歷多個世代的西方家族辦公室比較,亞洲家族辦公室相對較為年輕,大多數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主要都是依靠家族企業創造財富。這些亞洲富裕家族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選址大多數都圍繞着香港和新加坡之間做選擇。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8 月 1 日 |

    中原資產管理(私人財富)理財中心昨日正式開幕,象徵中原集團正式踏足家族辦公室財富管理業務。中原集團創辦人及主席施永青談及踏足新業務時表示,中原多年前已經開始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但主要在房地產投資;鑑於金融市場透明度高、效率快,金融產品在資產配置上不可或缺,故決定作出是次新嘗試。 對於為何選擇於香港成立家族辦公室而非新加坡等地區,施永青指,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合法推行資本主義的地方,是保障資產最好的地方;香港還享有普通法為基礎的法治體系,治安良好及專業服務配套完備,作為資產管理中心非常有優勢。根據投資推廣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香港已有超過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 冀中央允資產在港理財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 他也指,三中全會的《決定》,明言要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他建言中央可以考慮允許內地人或內地企業把資產在有管理的情況下,將人民幣換成離岸人民幣在港進行理財,以維持管理體制。這不但有助人民幣國際化,也可先搞活香港資管市場,料外資見有利可圖,也會重返香港市場,從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 中原家族辦公室創辦合夥人及總經理畢銘詩表示,中原地產發展多年積累了大量高淨值客戶,亦能轉化為家族辦公室潛在新客戶;冀資金管理規模在未來12個月可達10億美元。 畢銘詩指,中原家族辦公室以投資金融產品為主,已經與超過10間私人銀行合作公司以亞洲客戶為目標,入場資金門檻由300萬至500萬美元(約2,300萬至3,900萬港元)。 樓市沒想像中差 租賃市場印證需求 施永青指,香港樓市沒有想像中差,因為本港經濟及工資均有所上升;即使市場存在貨尾,香港住屋空置率仍由去年的4.4%下降至4.1%,反映有住屋需求,只是體現在租賃之上。隨著美國減息,港息趨跌而租金上升,有更多人會選擇買樓。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7 月 9 日 |

    近年本港銳意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推動本港成為家族辦公室樞紐,本港首富、長和系李嘉誠家族的家族辦公室自然成為焦點。長實(1113)董事會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鉅昨透過發言人回應,指「李氏家族一直於香港進行不同投資,會就於香港成立家族辦公室一事制度化,管理人包括共事多年的友好同事及家族成員。」 事實上,李氏家族早就為財富傳承做好部署,惟家族辦公室一直未有定案,今次是首度發聲會「就於香港成立家族辦公室一事制度化」。 李嘉誠已設家族信託維港投資等 李嘉誠早在1980年成立了包括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等多隻家族信託,以持有各屬下企業股份,是目前本港最著名的家族信託基金之一。他又透過同樣成立於1980年的「第三個兒子」李嘉誠基金會,參與不少本港及外地企業的項目投資,以支持其長遠公益事業,同時更與其紅顏知己周凱旋成立投資旗艦「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多年來在科技、創投界手影處處,包括投資facebook、流媒體音樂軟件「Spotify」、視頻會議工具「Zoom」等,而投資收益全部屬於李嘉誠基金會。 在2022年中曾傳出維港投資於新加坡設立辦事處,以尋求新的投資機會,當時長實發言人澄清指出,維港公司並非李嘉誠之家族辦公室,該公司由周凱旋全資擁有,李嘉誠僅聯同維港公司參與科技與創新科技項目。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5 月 23 日 |

    「杜拜王子」阿里(Sheikh Ali Al Maktoum)早前突然押後來港開設家族辦公室,引發連串風波。其家族辦公室行政總裁麥懿睿(Eleanor Mak)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王子將於幾星期內再訪港。不過,阿里王子在杜拜的禮賓和安全事務主管Marco Carenzi發聲明表示,麥懿睿無權代表阿里王子發言。 聲明反駁麥懿睿受訪內容 麥懿睿日前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指,阿里王子將於幾星期內再來港出席家族辦公室開幕禮,而辦公室名稱亦有機會更改,以減低外界對王子與統治家族關係的關注。報道亦引述麥懿睿指,王子在港會會見潛在合作夥伴、出席慈善活動等,確實日期稍後公布。 不過,王子駐杜拜禮賓和安全事務主管Marco Carenzi向《南華早報》發聲明,指麥懿睿無權代表阿里王子發言,對方亦沒有在王子旗下公司擁有發言權。聲明沒有詳細解釋,亦沒有提供任何香港辦事處的細節。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4 月 19 日 |

    香港經歷逾3年的世紀疫症,以為終走出低谷,惟近期又現北上消費潮,營商環境面對翻天覆地改變,企業必需求變,才能長久生存。有家族辦公室銳意改革,正尋求新的金融模式帶動產業起飛,由投資經營傳統紡織業務,早前除了引入外國運動服裝品牌,近年更投入Web3模式,期望殺出一條新出路。 疫情促使生意改革 作為家族辦公室的負責人,黃敏詩(Miranda Wong)管理的資產達10億美元,在2017年以8位數全資收購德國一間運動服裝品牌Gym Aesthetics(G.A.),以配合他們過去30年在孟加拉發展穩定的紡織業供應鏈。 要在傳統產業上作突破,Miranda認為不單要做好線上線下的零售,更要引入Web3元素。過往Web2主打互動社交平台,而新興的Web3,其特點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基礎,使互聯網更加開放及去中心化。 為何要改革,Miranda說要由一場疫症說起。事實上,疫情促使都市人對健康更為關注,帶動家居運動(home fitness)崛起,對運動服裝需求大增。G.A.過往幾年受惠於此,生意不跌反升,2020年銷售額升了17%,2021年更升逾三成,成為「疫市奇葩」。   受lululemon啟發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4 月 17 日 |

    上期分享了婚前協議的作用,這期會講解成立信託時需注意的事項。大家或許會認為信託的設立意味著財產授與人將財富交給信託,由受託人進行管理。因此,財產授與人不再是資產的法定實益權人。受益人通常包括財產授與人本人、其配偶、子女和孫子女,但他們也不是法定實益權人。因此,大家會認為信託中的資產不屬於可分割的婚姻財產。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如果財產授與人實際上仍然“掌管”信託及其資產,香港法院就會查看信託背後的情況。在一宗著名的終審法院案件中,財產授與人(即丈夫)設立了信託,並將其公司的所有寶貴資產投入該信託中。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他繼續在信託範圍內經營公司。受益人是他本人、他妻子和女兒。結婚 40 多年後,妻子申請離婚,並申請平分所有資產,包括信託中的資產(這是他們的大部分財富所在)。法院認定財產授與人對受託人保留了足夠的影響力,如果他要求受託人分紅,受託人會照辦。因此,就離婚資產分割而言,信託資產可被視為一種資產來源。除此以外,法院還認定,資產應按 50:50 的比例分割,女兒在信託下的權益將不予考慮。該案中的丈夫被告知,如果他想供養女兒,則必須從他的那一半信託份額中支出。 因此,關鍵在於,財產授與人在將資產存入信託後,需要放棄對這些資產的權利,成為與其他人一樣的受益人。在上述案例中,丈夫在信託中保留了對其公司的經營控制權,這對他在終審法院接受案件審理時,是極其不利的。為了防止配偶在離婚時將信託利益視為資產來源,由相關領域的專家精心起草信託契約和設立信託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為子女提供經濟支持有可能被視為子女的持續經濟來源 另一種需要注意的贈與方式是定期提供資金支持。富裕的父母很可能會定期為子女的一般開支提供補貼,以確保他們在成年後能繼續過上與童年時期相似的富裕生活。雖然法院不能在離婚案件中針對第三方作出命令,但法院認為,如果父母已經定期為其成年子女提供經濟支持,這種支持可以被視為子女可以依靠的資源。因此,即使丈夫無法向妻子支付足以維持他們在婚姻存續期間所享有的生活方式的贍養費,法院也完全可以假定父母輩的這種支持會繼續下去。在一宗終審法院審理的案件中,考慮到丈夫的潛在收入能力,以及他在婚姻期間一直得到父母的經濟支持,因此判給妻子的贍養費遠遠超出了丈夫目前的收入。 有見及此,建議大家應該避免採取傳統的贈與模式,或者至少應該有證據來證明這些贈與。用於子女教育的贈與可以作為一次性的款項存入教育信託基金。對於已經通過貸款幫助子女支付房產費用,或者將自己的房產提供給子女家庭作為婚姻住所的父母,他們應該考慮是否有必要的證據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以防萬一離婚時會遇到糾紛。如果能夠使貸款程序更加正式,規定某種還款方式和利息,這將有助於保護他們的利益。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3 月 24 日 |

    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截至上月,投資推廣署的專責團隊已協助58間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或擴展業務,亦有過百個家族辦公室已決定或正準備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他又說,上周與第二批重點企業簽署協議,連同去年引進的首批企業,合共有近50間企業將在港投資逾400億元,創造超過1.3萬個就業機會,大部份是科研和管理職位。 陳茂波今日(24日)在網誌表示,首兩批在港落戶或擴展業務的重點企業中,約有五分一來自歐美地區,指政府未來將繼續積極「走出去」,主動接觸更多不同地區的前沿科企,預料引進企業的數量會持續增加,並說政府會繼續鼓勵研發活動及加速研究成果轉化、培育本地初創和創科人才、推動新型工業化,並加強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合作。 另外,陳茂波談到《基本法》23條立法,指金融和工商界均十分認同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對在港投資和營運至關重要,強調必須統籌兼顧發展與安全。他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正式生效,進一步鞏固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社會應集中精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努力為香港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資料來源:明報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3 月 18 日 |

    投資推廣署表示,根據委託機構進行的研究,香港有2703間單一家族辦公室,反映香港家族辦公室行業蓬勃發展,以及本港作為全球家族辦公室和財富擁有人首選樞紐的鞏固地位。 署方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德勤進行的《香港家族辦公室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去年底,在本港擁有介乎1000至3000萬美元財富的單一家族辦公室有535間;3000萬至5000萬美元有601間;5000萬至1億美元有682間;至於持有1億美元以上有885間。 報告指出,今次未有包含多家族辦公室,因此香港家族辦公室的總數實際上遠高於2700家。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政府致力為落戶香港的家族辦公室營造有利的市場環境。當局在過去一年落實《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公布的多項便利政策措施,進一步提升本港為全球財富擁有人提供的整全服務。 香港資產管理規模在2022年底達30.5萬億港元,本港在前年擁有超過12500名超高淨值人士,在全球城市名列榜首。 資料來源:香港電台網站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2 月 21 日 |

    儘管港府提出多項金融支持措施,港股仍跌跌不休,金融業復甦未如預期,金融界人士普遍期盼港府於本月內出爐的《財政預算案》,可提出優化家族辦公室、基金、強積金等的徵稅制度,冀吸引更多新資金來港,推動本港股市、基金、家族辦公室等金融業發展。惟業界對於下調股票印花稅則取態不一,有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現時的財政情況,股票印花稅沒有調整空間。亦有業界認為,下調該稅率可增強投資信心,刺激港股交投。亦有建議當局推出更多基建證券化項目,以減輕財政負擔。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認為,政府應根據市場情況,考慮調整股票印花稅,下調股票印花稅並非代表股市會即時回暖,惟在姿態上顯示出港府支持本地資本市場發展,讓外國投資者及本地市民有信心繼續投資港股。他強調,長遠而言,政府一定要檢討間接稅,不一定牽涉銷售稅,冀《預算案》中可提供路線圖,舉例如3年後便會引入新的間接稅的稅種,或擴闊稅基方面。 下調股票印花稅未必吸引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會長葉耘開亦期望,政府能綜合市場表現和財政狀況,探討有沒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以幫助激活股市,如股票印花稅率下調至與內地看齊,同時只向賣方徵稅0.05%。 不過,香港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則認為,上次股票印花稅「減了下來,都無乜實際作用,始終個(股)市好弱,即使再減,啲人覺得依家玩股市都賺唔到錢,就算係免費都未必吸引到佢(投資者)」,又補充豁免股票印花稅固然是好事,「做好過唔做」,但重點為是否有效,而按照政府的財政狀況來看,似乎沒有太大的下調空間。商會的眼點則在於如何刺激股市交投及市場流通性,希望政府可以發掘多些資金來源,始終現時好多歐美資金都不來港,需要尋求新的資金補充,例如繼續與中東市場合作。 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戚維之補充稱,早前股票印花稅率下調後,港股依舊下跌,認為減稅措施的作用有限,相信港股疲軟問題已不止是高印花稅所致,而是其他外圍經濟問題。因此今次的《預算案》中就沒有提出調整股票印花稅建議,避免加劇財赤問題。她又指,期待《財政預算案》內有鼓勵企業來港上市的措施,如港府可允許扣除首次公開發行費用,上限500萬元。 在基金、家族辦公室、強積金方面,戚維之建議取消或再放寬基金和單一家族辦公室豁免徵稅制度下的「5%」附帶收入門檻,即對基金和單一家族辦公室就屬於合資格資產的債權投資獲得的利息收入,提供稅務豁免,以配合去年1月的更改有關離岸被動收入的豁免制度。她還建議,為家族辦公室提供服務的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單一家族辦公室,在附合某些條件下,提供稅務優惠,如利得稅稅率減半至8.25%。 葉耘開亦指出,建議擴大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寬減投資範圍,將固定收益產品、古董、藝術品和虛擬資產等納入其中,同時還有對由來自海合會的單一家族辦公室透過家族投資工具所交易的香港私人和上市公司股票豁免印花稅,為期3年。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出,建議調整在強積金上可扣稅金額6000元優惠,將該稅務優惠一半給強積金,一半給予其他方面。 畢馬威預計財赤1300億 [...]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2 月 16 日 |

    全球家族辦公室近年蓬勃發展,香港與新加坡同為亞洲主要金融中心,皆力促家族辦公室進駐。在香港政府推出稅務減免等便利措施後,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指出,香港可望奪回部分家族辦公室業務,新加坡則在經歷史上最大金額的洗錢案後,可望加強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監管,發展可能會暫時受限。 香港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定下目標,在2025年年底前協助至少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香港立法局並通過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制定的稅收優惠法案,在2022至2023納稅年度,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管理資本規模超過2.4億港元(約9.6億元新台幣)的家族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利潤可免稅。香港政府亦計劃在2024年年中前,推出新的資本投資入境計劃,吸引投資額超過3,000萬港元(約新台幣1.2億元)的合資格投資者。 彭博行業研究指出,香港的稅務優惠,對於超高資產人士在港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很有吸引力,相比之下,新加坡對較大規模家族辦公室享受稅務優惠所需的本地運營支出和專業投資人員數量都要求較嚴格。 彭博行業研究指出,對於東南亞地區的超高資產人士,以及對香港受北京方面影響保持警惕的人士而言,新加坡可能較具優勢。然而,香港的資產管理產業規模、跨境理財資源、企業和個人整體稅負較低、IPO和私募股權市場較大、金融基礎設施成熟,以及與中國大陸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與地利之便,都略勝一籌。 監管機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私人銀行業管理的資產中有17%(1.5兆港元、約新台幣6兆元)來自家族辦公室和私人信託。新加坡則未揭露該地家族辦公室的資產管理規模。 新加坡在2023年破獲史上最大規模的洗錢案後,彭博行業研究預期,監管機構將加強監管,進而影響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數量。據報申請單一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的處理時間已飆升至18個月。近年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的數量從2020年的400家激增至2022年的1,100家,其中以規模較小的基金為主。為提升業界的業績表現和專業水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透過提高資本和人才聘用的最低要求,並緊縮新設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優惠規定,相關效應將陸續浮現。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行業新聞 | 2024 年 2 月 6 日 |

    (從左至右)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稅務委員會成員趙健富先生、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陳銘嚴先生、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劉明揚先生、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暨稅務委員會副主席王文暉女士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2月6日 - 今日,澳洲會計師公會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了一系列針對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根據公會預計,香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