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批出禁制令 用區塊鏈技術凍結加密貨幣錢包資產 成香港首例
2025-01-24
香港高等法院首次批准透過區塊鏈技術,向兩個涉持有被盜加密貨幣的錢包持有人頒令凍結涉案資產,為本港首例。
負責相關案件的律師、科技公司網絡安全顧問朱喬華指,有關做法有如「在鈔票上印上贓款二字」,有效凍結被盜的加密貨幣,阻止相關資產被轉移。他表示,在發出代幣化法律通知的技術上已領先英美等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本地及外國的人士,透過香港的科技公司及執法部門解決加密貨幣爭議。
透過區塊鏈技術頒禁制令首例
一間名叫Worldwide A-Plus Limited的公司於2024年12月初入稟高等法院,指被偷去260萬泰達幣 (USDT),即美元等值加密貨幣(折合約2024萬港元),要求向兩個持有涉案贓款的Tron(波場)加密貨幣錢包地址的持有人頒布禁制令,凍結錢包中的資產。
法庭於12月批准透過區塊鏈技術,向涉案的兩個加密貨幣錢包持有人頒布代幣化禁制令(tokenized injunction order),即在區塊鏈上紀錄有關禁制令,有關案件為香港首例。由於所有加密貨幣的交易細節都會被紀錄於區塊鏈,如有人與涉案的加密貨幣錢包交易,都會看到紀錄在區塊鏈上的禁制令,有如物業被「釘契」。
法庭首向加密貨幣錢包地址持有人發禁制令
原告的代表律師劉敏廷指,目前法律要求親身送達法庭文件和法律通知,難以處理涉向冷錢包(cold wallet)地址的持有人發信的問題,相信運用最新的技術向冷錢包地址的持有人有效送達法庭文件和法律通知,顯示香港法院已準備好接受使用新方法以應付虛擬資產相關糾紛的獨特性。
香港過往亦有涉加密貨幣騙案的苦主提出民事訴訟,法庭曾向個人或公司被告頒下禁制令,是次案件是法庭首次對身份不明的加密貨幣錢包地址持有人發出禁制令。
新技術發禁制令 涉案人無法辯稱收不到通知
負責發出代幣化禁制令的科技公司萬高訊科(Marco Systems Limited),公司的網路安全與資產追回專員、律師朱喬華指,法庭接納了兩個加密貨幣錢包地址為案件被告,案例打破了過往無法得知騙徒身份便無法遁法律途徑起訴的迷思。
有關代幣化禁制令為全球適用,朱喬華指,做法有如在「在鈔票上印上贓款二字」,任何人都無法以收不到通知為由,辯稱不知道有關加密貨幣錢包涉案。
朱喬華指,任何人進入或處理涉事錢包內的加密貨幣都會有刑事責任,相信無人敢與其交易,進行交易亦會觸發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防洗黑錢機制,變相成功凍結及鎖上有關帳戶。他表示,法庭頒令後,錢包內的資產無再被轉移,相信已成功執行禁制令,形容有關行動如為執法部門「封了兇案現場」。
朱喬華表示,發出代幣化法律通知是解決虛擬資產相關爭議方面的重大進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涉加密貨幣爭議的人士,向法庭申請以此方式追討損失。他又指,香港在發出代幣化法律通知的技術上已領先英美等國,相信未來涉加密貨幣爭議的外國人,亦可以透過香港的科技公司及執法部門追討損失。
資料來源:香港01
最新消息
2025-02-03
2025-02-03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