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加強及持續監察財務公司倒閉潮

2024-08-27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不少人開始討論現時房地產市場之所以大量買家陷入財務危機,其中一個原因是即使銀行沒有催收貸款,財務公司由於不受金管局管轄,所以會開始催收貸款。而催收貸款過程中,部分借貸人因繳不出追收的款項,因而陷入財務危機。

若然未能還債的借貸人比財務公司想像多,財務公司收回抵押品,過去樓市已從高位回落接近三成,即使財務公司收回抵押品,一來既難以二來出售,二來就算成功出售,都未必能夠追回財務公司自身損失,結果使不少財務公司輸出退出市場,亦怕借貸人財務狀況繼續變差,爭相催收貸款,結果令借貸人及財務公司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事實上,筆者一再強調香港經濟現正處於轉型階段,適者生存,惟財務公司因與整體資產市場、中小企業務掛勾。結果因應上述經濟狀況的改變,財務公司亦陷於結業潮中。公司註冊處的數字顯示,2023年的持牌放債人按年減少144間至2270間,2024年1月再減少2254間,即在這13個月期間,已累計有160間財務公司倒閉。

香港素有仇富、嫌富的情緒,不論執笠關注組又好,裁員關注組又好,社交平台上存在不少嘲諷業主及炒家們的人。財務公司因不屬於金融三級制下的銀行類別,基本上不受金管局所監管。按其規定,只需要附合《放債人條例》的要求,在公司註冊處及警務訂批准下便可成立。

即使現金管局及銀行向業主們確保不會改變催收貸款原則,但不少借貸人或已因財務公司率先催收貸款,而令其還債成本增加,陷入財務危機,甚至因過去過份借貸而準備破產。若然大量借貸人因財務公司催收貸款而破產,有機會連累他們在其他銀行的貸款,令銀行造成損失。

筆者相信會引發連鎖效應的機會不大,始終不是所有財務公司都專注於承辦按揭貸款,始終財務公司的借貸除了按揭貸款外,亦包括私人貸款云云。就算現今中小企經營較過去困難,其危機必然比資產市場的貸款少。

一如筆者過去所言,確保銀行體系穩定屬於金管局的職責之一,若財務公司催收貸款潮,或借貸人的破產潮有出現的機會,進一步連累銀行的穩定性。金管局現時應考慮透過不同渠道,或與其他監管機會合作,率先加強並持續地監察著財務公司的狀況,確保財務公司催收貸款及其借貸人的財務變化,不會引致進一步的連鎖效應。

資料來源:堅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