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濼|香港家族辦公室應質量兼備

2024-08-11

隨着全球財富管理需求的不斷增加,家族辦公室作為專門為超高淨值家族提供綜合財富管理服務的機構,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今年初,四大會計師行德勤撰寫了香港家族辦公室的報告,內容提到本港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截至去年底已達2,703間,遠比新加坡數量高達一倍,事後坊間有不少對於香港家族辦公室重量不重質的批評。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正在進行,藉此文章為大家探討家族辦公室的發展、香港的優勢和挑戰、以及特區政府在推動家族辦公室落戶策略的利弊。

全球家族辦公室發展趨勢

家族辦公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早在1882年,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創辦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在紐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辦公室,由於當時洛克菲勒家族擁有龐大且橫跨不同產業的事業及資產,透過設立這機構來讓專業經理人協助將家族旗下所有資產集中管理,傳承至今已第七代,百年來,洛克菲勒家族辦公室為家族的世代成員提供了包括法律、投資、財務、慈善等一系列家族事務服務的功能,良好地打理着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

在20世紀初期,隨着工業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超高淨值人士的數量攀升,愈來愈多家族開設家族辦公室專門管理其複雜的財富和業務,先是北美和歐洲地區,最著名的家族辦公室有Walton Enterprises、Cascade Investment、Bezos Expeditions等。家族辦公室的數目在全球迅速增長,根據Preqin的數據統計,截止2023年底,全球家族辦公室有約4,592間,較2019年間增加了一倍,而當中有2,729為單一家族辦公室。

近年,家族辦公室在亞洲區內興起,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亞洲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焦點,促使亞洲區內企業家關注家族財富傳承問題;第二,主要推手非新冠疫情莫屬,新冠疫情令全球供應鏈停止運作,全球亦有不少地區需要閉環式管理,例如內地不少家族企業開始關注財富傳承,遺產規劃以及家族治理等問題,從而推動家族辦公室在亞洲地區高速增長。與經歷多個世代的西方家族辦公室比較,亞洲家族辦公室相對較為年輕,大多數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主要都是依靠家族企業創造財富。這些亞洲富裕家族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選址大多數都圍繞着香港和新加坡之間做選擇。

香港的優勢和挑戰

在星港之爭中,不少人都是拿地區優勢、配套及稅率等作比較。香港擁有良好的人才、司法制度、金融體系和稅務優勢,加上近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吸引更多家族落戶香港設立家辦。在這些優勢和支援下,香港不會比新加坡差,甚至更好。然而,富豪家族決定是否在香港設家辦據點要考慮的因素眾多,外圍政治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必定會是他們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特別是來自歐美和中東地區的家族,他們會考慮到內地經濟的長遠投資機遇。中美關係的變化是一個關鍵點,香港屬於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如中美關係惡化,香港將面臨首當其衝的挑戰。可見這種情況已波及了香港IPO市場,2023年全年IPO集資活動顯著放緩,全年香港市場共73隻新股上市,融資額為463億港元,比上年同期的數量減少19%,融資額減少56%。而且港股亦長期處於弱勢,對於市場解讀很簡單,如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很多時只會保持觀望態度,資金會在其他市場尋找機會。家族辦公室也是一樣,如長遠缺乏投資價值,有實力的富豪家族們暫也不會在港設立家辦據點。

政府推動家辦落戶策略的利弊

隨着近年亞洲區內經濟迅速增長,財富管理規模日益龐大,尤其在香港本地,市場自稱「家辦」的機構大量湧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要由星港兩地成立家族辦公室的流程說起。現時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是沒有審批要求,反之,新加坡審批需時。有報道指現時一般審批時間至少9至12個月才完成。無可否認,現時特區政府在推動家辦落戶的策略上較傾重數量。當然,這策略有好處亦有壞處,好處就是能讓有意在香港設立家辦據點的家族迅速地成立家辦控股架構落戶香港,但弊端就是不少魚目混珠的所謂「家辦」大量在市場湧現,造成不少金融界別人士對於家族辦公室存有不少誤解。這些所謂的「家辦」不難識破,只要清楚家族辦公室是買方不是賣方,魚目混珠的「家辦」的家辦他們都不是由任何家族出資發起成立來管理其家族資產,反之其共通點都是借家辦之名向其客戶進行產品銷售或提供顧問服務等。

參考德勤的數據,現時香港單一家族辦公室的數量已遠超新加坡,短期內仍很難追上。推動家族辦公室發展的原意,是讓香港成為世界財富管理中心,同時帶動本地投資市場增加流動性。假如截止去年尾財富逾1,000萬美元或以上的香港單一家族辦公室數目真的達2,703家,為什麼本地投資市場依舊處於弱勢,流動性亦沒有所增加,是否政府策略上只能推動家辦落戶,但未能有系統地推動這些已落戶的家辦出資在本地投資,還是這些家辦大多未有實質資金到位?如對本地投資市場的流動性沒有實質上的幫助,不妨考慮改變策略,追求一些優質的家辦落戶香港。

新加坡和香港的策略剛好相反,兩地可以同時進步,策略亦有互補參考的作用。新加坡追求優質家族落戶,申請落戶新加坡時要先經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批,申請者需給予符合13O和13U條稅務豁免批准。這兩條稅務豁免對於申請者的資產管理規模亦有特定的要求,13O是2,000萬坡元,而13U是5,000萬坡元。同時,申請者對本地投資亦有規模上的要求的,兩者最少要投放資產管理規模10%或1,000萬坡元(取低值)。高門檻對於新加坡政府來說是保障了其追求家辦的質量。對於申請人來說,雖然門檻高,但13O 和 13U 是不受新加坡人力部之限制,能給予投資人獲得「新加坡工作簽證 EP」 的機會,除了可自由進出新加坡無須額外申請簽證外,日後也能以此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 PR」 及「新加坡公民」。可見新加坡的策略是追求優質的家辦同時,亦透過個人身份規劃和移民政策配合增加計劃的吸引力。

特區政府定下2025年底增加200間家族辦公室的KPI,筆者深信必定會超額完成,但盼政府要緊記推動發展家族辦公室的同時,也應考慮定下審批準則來防止濫用家辦之名,確保有質素的家辦落戶香港。

作者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理事

資料來源:橙新聞